裝肺炎疫苗的玻璃瓶不夠用了 難道又要來中國“搶瓶”?
摘要: 今天的文章里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100多個團隊正競相研發新冠疫苗,部分已進入人體試驗。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莎拉·吉爾伯特表示,他們的團隊正努力在9月份完成疫苗研發。
今天的文章里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100多個團隊正競相研發新冠疫苗,部分已進入人體試驗。
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莎拉·吉爾伯特表示,他們的團隊正努力在9月份完成疫苗研發。
但壞消息是,由于儲存疫苗所需的玻璃小瓶不足,因而即使疫苗獲得生產批準,恐怕其也無法立即在全球范圍內推廣。
也就是說,疫苗產出來裝的瓶不夠,繼而或許不能讓需要的人都用得到。
供不應求的小玻璃瓶們
先來科普一下兩種能裝疫苗的常見小玻璃瓶:西林瓶和安瓿瓶。
西林瓶長這樣:
安瓿瓶長這樣:
西林瓶一般盛放凍干粉,安瓿瓶一般盛放液體制劑。
看到安瓿瓶的各位女性財友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這不就是化妝品里的安瓶嘛!
其實,安瓶這個“名詞”一直是錯的。
人家本來好好地是個醫學里面常見的物品——安瓿(Ampoule),念安bù,一種可熔封的硬質玻璃容器,由于可以密封,所以歷史上安瓿最早用來盛放死者的血液的樣本。
也不知道當年是誰眼神不好,一走神就念成了安瓶,結果這概念就這么流行起來了。
不過這印證了那句話“所有流行的東西名字都不能太難念”,這么看起來,安瓶還是很順口的呢。
現在的安瓿瓶,是一體密封,玻璃較薄,取用時直接折斷瓶頸,的藥物或者化妝品的容器。
西林瓶的玻璃較厚,除了有橡膠塞之外,一般上面還有一層鋁蓋。有些在鋁蓋外還會加一層塑料蓋。
為什么叫西林瓶呢?因為它的英文名稱為penicillin vial,早期盤尼西林(青霉素)多用其盛裝,故名西林瓶。
不管是什么瓶,但我相信你小時候要是看到這兩個東西在穿白大褂的人手里晃兩下,心頭肯定一緊,屁股也要跟著一顫。
沒成想,在全球疫情中,缺口罩、缺藥、缺呼吸機,這下連玻璃瓶都缺了?
全球到底有多少疫苗瓶儲量,這并不清楚。現在,最明確的一個說法是4月30日,牛津大學醫藥學教授約翰·貝爾在英媒BBC的節目中曾表示,“現在全球只有2億個疫苗瓶,它們被各種預見疫苗誕生的人占用了”。
但是目前各國還需玻璃小瓶來保證其他關鍵疫苗(如腦膜炎,流感和傷寒)的持續供應。
警報或許早就拉響了
四月底,在美國忙著積極抗疫的蓋茨說:“甚至連疫苗瓶、灌裝程序,全球都沒有足夠的儲備。”
全球四大疫苗制造商——葛蘭素史克、默克、賽諾菲、輝瑞生產了全球近90%的疫苗。
在被問及小玻璃瓶的時候,葛蘭素史克方面回應的還比較“體面”:“考慮到現在和未來的需求,我們會繼續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包括玻璃瓶供應商”。
默克集團的疫苗制造前負責人維杰·沙曼特直接表示,“生產任務難以解決。想著這個事我晚上就睡不著覺”。
看看,愁的夜里睡不著啊!
而且以目前的研究進展來看,人們可能需要不止一次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以增強其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也就是說或許一個人需要很多個疫苗瓶裝疫苗,全世界目前有75.9億人,到底需要多少玻璃瓶呢?太平洋(行情601099,診股)證券的醫藥研究團隊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數據來源:太平洋證券
到底幾劑疫苗的免疫作用最好,疫苗能有多少滲透率都未可知。
滲透率百分之40%,注射兩次,那么就要用到60億個玻璃瓶,現在如果世界上僅有2億個還要供其他疫苗用的話,這差距確實有點大。
所以近日被免職的前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和發展局主任——曾于5月5日宣稱,他已警告美國衛生部用來裝疫苗的玻璃小瓶“嚴重短缺”,“生產足夠的小瓶來滿足美國疫苗需求可能需要長達兩年的時間。”
有人提出一個觀點,對于疫苗來說,一個疫苗瓶可以裝約2~20劑疫苗。不要“一劑裝一瓶”,這樣多劑量灌裝不是既節約了玻璃瓶,又節省了時間,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嘛。”
但是多劑量灌裝,如果你打開了一瓶疫苗,而當前的病人數量不足的話,那剩下豈不是就浪費了?
另外,不管是單是多,市面上其實都需要疫苗玻璃瓶,多劑量罐裝可能也不能解燃眉之急啊。
看來,玻璃小瓶的供應和保障真的將面臨重重挑戰。
來中國搶瓶子?
這兩種小瓶有什么玄機,到底好不好生產?
我們以西林瓶為例吧,西林瓶按工藝分為模制和管制。
模制瓶材質主要為鈉鈣玻璃,理化穩定性不太好,多用于盛裝獸藥,這個產量很高也不復雜。
而管制瓶材質多為硼硅玻璃,有低硼硅玻璃和中性硼硅玻璃。
低硼硅玻璃熱膨脹系數比中性硼硅玻璃熱膨脹系數大,容易產生炸裂紋、破碎和玻璃屑。
中性硼硅玻璃的成本較高,多用于盛裝高附加值的藥品如血清和凍干粉針等。
低硼硅玻璃西林瓶的普及率很高,而中硼硅玻璃以上級的玻璃瓶產量和普及率都不算高。
目前,兩大國際疫苗生產廠商,德國肖特公司主要生產管制中硼硅玻璃產品包括安瓿年銷售量大約70億支,日本NEG公司藥用管制瓶和安瓿年產能35億支,在疫情期間,他們的產能是否能跟上也未可知。
是不是感覺熟悉的劇情上演了:全球的產量跟不上了,人們就把目光又放在了制造業大國——中國身上。
其實對于“玻璃瓶不夠用了”這件事,資本的嗅覺遠比媒體靈敏多了。
A股有一家上市公司叫做山東藥玻(行情600529,診股),不是給他打廣告啊,看名字你就知道這個公司的主營是什么,就是生產玻璃瓶的,聽說玻璃瓶不夠用了,看看這一個月它的走勢:
另外,國內還有肖特中國、滄州四星玻璃、雙峰格雷斯海姆、歐壁醫藥包裝和【正川股份(603976)、股吧】(行情603976,診股)等多家企業生產疫苗能用的管制瓶,而在“疫苗瓶不夠了”的影響下,正川股份上周五一激動直接漲停了:
但是來中國掃貨玻璃瓶到底靠不靠譜呢?
山東藥玻的年報沒有披露一年能生產多少裝疫苗的中硼硅玻璃瓶,因為前文也提到了,中硼硅玻璃以上級的玻璃瓶產量和普及率在國內都不算高。
但是中硼硅玻璃的生產門檻沒有生產呼吸機那么復雜,生產線引進來,咬咬牙加把勁,產能可以上來。
但是卡在哪呢?因為醫療器材屬于特殊用品,如果國外疫苗生產公司要切換到中國供應商,需要做一大堆質量審核和報批備案等,據悉這些程序走下來,正常情況下要一年。
另外,單個疫苗瓶不算貴,而且還是易碎品,空運可能并不合算。
所以來中國掃貨玻璃瓶還要想好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