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重要戰略機遇期 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摘要: 本報記者邢萌孟珂從十年前的2482家、27萬億元總市值到如今的4788家、84萬億元總市值,十年間,上市公司的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更加彰顯,經濟轉型“領跑者”角色日益突出。
本報記者 邢 萌 孟 珂
從十年前的2482家、27萬億元總市值到如今的4788家、84萬億元總市值,十年間,上市公司的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更加彰顯,經濟轉型“領跑者”角色日益突出。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為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關鍵是通過完善市場機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進優勝劣汰,維護市場公平公正。”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對記者表示,一方面,需要促進董監高履職盡責,健全獨立董事等公司治理機制;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長期機構投資者力量,健全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機制。另外,還應加強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披露內容的可讀性,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上市公司體量大增
經濟基本盤地位更加鞏固
數據顯示,2000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1000家,2010年突破2000家。隨后,上市公司擴容速度越來越快,突破3000家歷時6年;突破4000家歷時4年;自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開板以來,兩年多時間,A股上市公司數量接近5000家。
我國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已今非昔比。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A股4788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達84萬億元,與2012年底相比增長215%。
“上市公司整體面貌發生積極變化,‘晴雨表’功能得到更好發揮,有力支持了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在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指出,上市公司規模快速增長,實體經濟“基本盤”地位更加鞏固。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記者表示,“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化,對企業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公司上市發行的包容性明顯增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研發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企業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更加完善。”
“在未來全市場注冊制框架下,資本市場能夠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融資發展。而進一步拓展上市渠道的具體路徑在于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突破性舉措在于推動我國企業的海外上市進程。”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表示。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加快高質量發展進程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微觀基礎和活力源泉。在重要戰略機遇期下,推動其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題中之義。
談及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時,易會滿強調,“要遵循公眾公司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堅守‘四個敬畏’原則和‘四條底線’的基本要求,著力提升‘五種能力’,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各市場主體應凝心聚力,共同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首要的是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工業富聯副總經理兼首席法務官解辰陽對記者表示,一是優化董事會運作機制,保障其依法合規運作。同時,加強監事和獨立董事履職盡責的獨立性,更充分發揮其作用。二是強化底線思維意識,決不能觸碰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紅線,切實做到遵紀守法。三是加強自愿性信息披露工作,充分披露能夠幫助投資者做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的相關信息,及時充分地履行信披義務。
此外,田利輝表示,上市公司可通過股權激勵等手段提升公司文化,不斷提升公司經營效率,形成和發展核心競爭力。
在監管層面上,董忠云建議從三方面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首先,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包括優化退市制度、強化信披制度、分紅制度等,通過制度約束公司提高質量;其次,健全聲譽管理機制,引導企業穩定市場預期;最后,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引導市場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通過二級市場反向傳導,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質量。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認為,各地政府也應加強優質上市資源儲備,加快培育科創型企業。各地應緊抓注冊制改革機遇,著力篩選出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范經營、成長性好、潛力大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同時,支持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發展壯大。引導私募基金規范發展,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
上市公司,資本市場,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