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3000億市值解禁大潮:約三成來自首發原始股東 創投機構扎堆
摘要: 相比于A股10月2829億的解禁市值,接下來的11月更甚——數據統計顯示,有2992億市值股權將在月內陸續解禁。與此前解禁股份類型大多來自定增不同,11月的164家待解禁上市公司中,有44家解禁股份類
相比于A股10月2829億的解禁市值,接下來的11月更甚——數據統計顯示,有2992億市值股權將在月內陸續解禁。
與此前解禁股份類型大多來自定增不同,11月的164家待解禁上市公司中,有44家解禁股份類型屬于首發原始股東,與定增類基本持平(45家);且在首發原始股東中,來自機構方面特別是創投機構的占比,明顯比10月密集。
這意味著,進入11月,具備充足獲利空間的創投持股機構或成為減持主力。有分析表示,當前A股IPO進程加快下的標的稀缺效應式微,對于部分身陷標的市值破發且自身流動性堪憂的機構而言,虧損減持已抽身或是大概率事件。創投引領近3000億解禁大潮
本周內,受解禁壓力的影響,相關個股紛紛掛出跌停,有解禁壓力大的個股曾在本周前兩個交易日連續跌停。
銘睿博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郭厚利對記者表示,四季度將再次掀起新一輪解禁潮,“與年初以定增機構配售股份解禁為主的上一波解禁潮不同,本輪的解禁壓力已從一級半市場再次向一級市場過渡?!?/p>
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從今年9月份開始,A股上市公司的解禁家數明顯增多,不僅如此,沉寂已久的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創投機構開始取代解禁大軍中定增機構的位置,成為主力。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0月,A股上市公司中有147家面臨股東解禁。其中,由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為主導的共計59家,該解禁股份類型占比最高,為40%。而在接下來的11月,在所有164家解禁公司中,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為主導占比已回退至30%。
限售解禁階段統計(2019年)數據來源: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占比較小的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份類型,在11月直逼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類型。不僅如此,在首發原始股東中,來自機構方面特別是創投機構的占比明顯比10月份更為密集。
相比于10月份首發原始股東中多數為個人投資者,在11月的相關公司解禁股東明細中記者發現,部分創投機構將解禁的股份已經超過所有解禁數量的40%以上,且所有待解禁股東均為創投及其他機構在其上市前所持有。
如邁為股份(300751)最新解禁日期統計為2019年11月11日,本次解禁數量1591.89萬股,全部可實際流通,占總股本的30.61%。其中,解禁股東明細中,蘇州金茂新興產業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吳江東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浩視儀器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吳江創迅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蘇州市吳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組成本次減持的隊伍。
招股說明書記載,這五家機構均在邁為股份完成股改前的增資計劃中進入,上市前曾承諾12個月的限售期。盡管目前公司仍未公告股東預減持的計劃,但市場情緒似乎已經對其有所反應——10月以來,雖然公司給出前三季度預增,但股價也從月初的168.50元/股階段高位連續下跌,截至今日收盤報137.15元/股,區間跌幅達18.61%。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創投機構在A股上市公司的滲透率越來越高,部分持股占比較高的個股應是投資人抵御解禁后大股東減持的重點。郭厚利告訴記者,定增持股尚有托底價,“但始終是二級市場的既有價格,即便在參與時有所折價,但如果獲利盤不高,一般不會選擇拋售變現”。不過他指出,公司在上市前的估值已經被一級市場推高,“事實上,從機構投資項目上市之日起,即便按照發行價賣也有得賺”。
可見,在成功上市之后,一級市場的創投股東賺錢效應就已經階段性顯現,但畢竟只有把股份減持獲利了結之后,才算真正退出。那么留給上市公司的股價沖擊就顯而易見,特別是對減持底價沒有實際要求的他們而言,從發行價到現價之間都是他們的操作范圍。
減持潮或將疊加破發潮
不過,當前的市場行情或許并不如太多創投機構想象中的那樣樂觀,突出表現為,部分解禁個股的股價已經跌破發行價,投資回報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據統計,11月內有164家上市公司面臨解禁。在這些公司當中,有一半數量的公司股價目前已經跌破發行價。其中,創投機構股東扎堆的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份解禁類型的有15家,占破發公司數量的18.29%。具體來看,步長制藥(603858)破發幅度最大,公司首發上市價格55.88元/股,目前已跌至19.14元/股,跌幅為65.75%。此外,【天能重工(300569)、股吧】(300569)、富森美(002818)和匯金科技(300561)破發幅度靠前。
部分限售解禁個股統計數據來源:數據
在已破發的公司解禁股東持股明細中,每經記者注意到,已有投資機構的投資賬面出現虧損。如【步長制藥(603858)、股吧】本次解禁股東之一,西藏丹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丹紅),本次解禁的股份數量為2040.84萬股,按照當前收盤價計算,總市值大約在3.91億元。而根據招股說明書記載,步長制藥在2014年5月進行股權轉讓時,西藏丹紅曾以4.55億元的價格受讓大中宏宇(有限合伙)股份。由此可見,如果股價在實際解禁時仍無增長,顯然不是獲利退出的時機。
從步長制藥的投資者關系中不難發現,這批即將解禁的機構持股方均與公司承諾,在上市后三年內不出售股份。然而,對于一家投資機構而言,疊加上市前的投資周期和解禁期限,動輒五年以上的等待卻顆粒無收顯然難以接受。特別在當下的股權投資中,不少投資機構的收益率其實并不理想,投資回報數不達1倍的大有人在。
在此之前,記者就從一些投資機構處了解到,二級市場的持續下跌,已經帶給一級市場非常大的焦慮傳導,“即便上會也不一定能通過,上市了能有幾個漲停板也是未知數”。有機構人士告訴記者,企業上市心切,但投資機構追求穩妥的退出收益,有時候不得不協商出一份所謂的“調整上市計劃”材料,就暫停申請IPO進程,只求能趕在行情好的時候再上車。
然而,這背后體現出的依然是A股IPO進程加快下的標的稀缺效應式微。對于已經遭遇破發卻依然在二級市場上尋求退出以獲取回報的投資人來說,投資環境欠佳極有可能促使他們提早抽身。
事實上,由于此前追風口式的“燒錢”投資,投資機構的錢大多是贏得喝彩輸了未來。泡沫褪去后,時下的募資困境已經迫使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回籠資金。對此,有投資界人士表示,可以讓渡部分“稀缺性溢價”為可能的破發做兜底,但他表示,此做法目前尚在科創板的超額配售選擇權的配合下才可實現,目前在A股其他領域內,如果投資標的市值虧損嚴重,自身機構又身陷流動性制約,極易催生此類創投股東的虧損減持動機。
機構,股份,創投,投資,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