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專題研究:鄉村振興系列報告(五):高標準農田的投資機遇
摘要: 什么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屬于土地整治的一種,具備“四高”特征:農田質量高、產出能力高、抗災能力高和資源利用效率高。它作為我國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
什么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屬于土地整治的一種,具備“四高”特征:農田質量高、產出能力高、抗災能力高和資源利用效率高。它作為我國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自2011 年以來持續推進,截至2021年已累計建成9 億畝。根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 年)》(以下簡稱《規劃》)要求,我國到2022 年、2025 年、2030 年,分別累計建成10 億畝、10.75 億畝、12 億畝的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涉及三個部分:田間基礎設施建設、地力建設工程和農業科技建設,以《規劃》中提出的畝均投資達3000 元左右標準計算,到2030 年帶動投資規模共計超3.6 萬億元。
從糧食安全角度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必要性。糧食安全乃我國基本國策。首先,當前外圍環境不穩定、極端氣候日益頻發推動糧價持續上漲。我國雖然對主糧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但結構上仍對以大豆為例的部分糧食品類進口存有依賴。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來提升我國農田的畝均產量和抗災能力將有效緩解外部供給風險。其次,我國的糧食生產面臨兩大潛在威脅:1、當前農田化肥投入量的增產效果已近極限;2、農村勞動力外流下糧食產量存在下降風險。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將通過提升農田質量和農業生產機械化率來對沖產量下降風險,確保我國糧食供給的穩定。
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正迎來更積極的發展:從項目發展路徑來看:1)過去,14 年出臺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曾指出項目以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市場資本的參與難度較大。整體上項目呈現出:運營非市場化——融資渠道單一,財政資金占比超80%,資金供給不足——項目不達標——投資回報率不足(約4.82%)——主體參與意愿低的趨勢。2)當下:22 年出臺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較14 年增加了“多元參與原則”,鼓勵農民群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有望獲得市場化力量補充——當下更易獲得政府專項債及信貸支持——項目標準更為量化,項目完成質量高——投資回報率提升(約8.14%)——市場參與意愿更強。
當下的邊際變化:畝均投資的提升、高存量下的建后管護受到政策重視并有望獲得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主要分為新建投資和建后管護投資兩部分。其中,新建投資以3000 元/畝的標準計算將帶動2022 年、2023 年-2030 年的年均投資規模3000 億元、750 億元。建后管護成本以投保金額計算約196.5 元/畝,對應2022 年的建后管護投資1768.5 億元,2022-2030 年伴隨著高標準農田存量的提升,建后管護投資持續上升,有望維持在2000 億元以上/年。
三條主線布局新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機遇。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題,推薦1)水利工程建設板塊:受益于畝均投資翻倍和建后管護需求提升(相關公司:大禹節水、安徽建工、國統股份);2)農業現代化概念:農業設施現代化(相關公司:新洋豐),受益于農田機械化和智能化提升(相關公司:【一拖股份(601038)、股吧】、華測導航);3)種植生產板塊:規模化種植生產企業有望通過土地流轉進行產能擴建,提升市場份額(相關公司:蘇墾農發、北大荒、【亞盛集團(600108)、股吧】)。
風險提示: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規劃下調,投資資金供給不足,建設成本超預期上漲,高標準農田的增產效果不及預期。
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