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鴻萬立IPO注冊申請獲同意:資金捉襟見肘仍高比例分紅 被質疑“騙貸”“粉飾業績”
摘要: 互聯網12月17日訊近期,浙江泰鴻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泰鴻萬立”)主板IPO注冊申請獲證監會同意。資料顯示,泰鴻萬立是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2023年5月,泰鴻萬立IPO申請獲受理。
互 聯網12月17日訊 近期,浙江泰鴻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泰鴻萬立”)主板IPO注冊申請獲證監會同意。
資料顯示,泰鴻萬立是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2023年5月,泰鴻萬立IPO申請獲受理。根據招股書,公司計劃發行不超過851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募資總額為11.5億元。以此計算,泰鴻萬立的估值為46億元。然而,2022年4月泰鴻萬立實控人向外部投資者轉讓股份時,公司估值僅為8.8億元。
短短一年時間理,泰鴻萬立估值暴漲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抬高估值的嫌疑?互 聯網記者曾致電致函泰鴻萬立,截至發稿沒有收到回復。
業績增速放緩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泰鴻萬立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11億元、14.78億元、15.4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7.66%、46.19%和4.4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83億元、1.26億元和1.6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45.83%、51.81%、27.78%。
2024年前三季度,泰鴻萬立的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8.81%和9.44%,公司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1%至11.3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預計為5.74%至15.07%。
泰鴻萬立業績增速大幅放緩的背后,是對主要客戶形成嚴重依賴。2005年,泰鴻萬立剛剛成立時,專門為吉利集團提供配套零部件。2010年,吉利出資507萬元入股泰鴻萬立,獲得了其9.5%的股份,但2014年選擇了退出。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吉利集團為泰鴻萬立貢獻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5.91%、46.11%、38.71%和33.62%;來自另一大客戶長城汽車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1.64%、35.48%、36.25%和30.18%。據悉,泰鴻萬立與長城汽車的合作開始于2013年。
在此前的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泰鴻萬立說明客戶集中度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博俊科技、華達科技、多利科技的原因,同時結合與主要客戶的合作歷史及背景等,說明相關業務及業績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對此,泰鴻萬立回復稱,客戶集中度高符合行業經營特點,公司與主要客戶長期合作,業務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泰鴻萬立稱,公司與長城、吉利合作均已經超過10年。那么,這兩家公司之外,,泰鴻萬立的為何未能拓展到更多對自身業績產生較大影響力的主機廠?與同行相比,泰鴻萬立技術和產品存在哪些競爭壁壘?互 聯網記者也曾在采訪函中問及,但沒有得到答案。
此外,泰鴻萬立產品的質量問題也值得關注。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泰鴻萬立售后服務費用分別為26.78萬元、84.68萬元、124.03萬元和91.36萬元,此筆費用主要是客戶對公司的質量索賠費。
短期借款遠超貨幣資金
泰鴻萬立此次IPO,計劃募集資金的總額為11.5億元,其中3.14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占比27.3%。目前,在IPO階段,監管層對企業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比例并無特殊規定,但IPO企業一般參照再融資的限制,將補流比例設置為30%以下,如果超過30%容易引起監管的重點關注。
“踩線”使用募資“補流”的泰鴻萬立,資金方面確實捉襟見肘。截至2024年6月30日,泰鴻萬立的貨幣資金為1.69億元,但短期借款為3.44億元。此外,公司2023年的“三費支出”達到了1.54億元。
在“遞表”前夕,泰鴻萬立還進行了大手筆分紅,2020和2021年派現金額分別為2000萬元和4000萬元,同期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2424萬元和8329.88萬元。
記者注意到,2020-2022年,泰鴻萬立曾多次將所獲銀行流動貸款,通過兩家子公司進行資金流轉,再最終轉回自己的銀行賬戶,不少業內人士稱將泰鴻萬立的此行為稱為“騙貸”。同時,在無真實交易背景下,泰鴻萬立通過向子公司濟南泰鴻、保定泰鴻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和信用證,并在之后貼現用作營運資金。
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泰鴻萬立補充說明是否存在通過體外資金循環粉飾業績的情形。泰鴻萬立對此進行了否認,并表示:“轉貸、票據融資的行為均通過子公司進行,不存在資金流出公司的情況,取得的資金均用于支付日常生產經營。”泰鴻萬立還強調,轉貸和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融資行為已經全部清理完畢,自2022年10月開始,公司未再發生新的轉貸情形。
注冊生效的泰鴻萬立即將迎來申購,其能否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有關泰鴻萬立IPO進展,互 聯網將保持關注。
泰鴻,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