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和可穿戴設備:不要手機,仍要和音樂在一起
摘要: 盡管可穿戴設備和音樂流媒體的結合并不算是個突破性的改變,但在上兩周,國外多家音樂流媒體平臺均先后在這一方面有所動作。
盡管可穿戴設備和音樂流媒體的結合并不算是個突破性的改變,但在上兩周,國外多家音樂流媒體平臺均先后在這一方面有所動作。
5月22日,Spotify上線新功能。付費用戶可下載想聽的內容(音樂、歌單、專輯、播客)到蘋果的可穿戴設備Apple Watch上并離線收聽。至此,用戶出門散步,不再需要攜帶手機就能使用Spotify。這項新功能將在未來幾周內推送給用戶,只在Apple Watch 3代以及之后的手表可使用。
據介紹,所有用戶都可以直接通過Appele Watch完成播放、暫停、跳過等指令。通過Spotify Connect功能,用戶還可以通過Apple Watch控制無限音箱、電視、游戲手柄等的音樂播放功能。
除此之外,Spotify也支持Siri語音喚醒。用戶可通過Siri來實現“點播音樂,為喜歡的歌曲點紅心,修改音量”等功能。
但Spotify不是唯一支持這一功能的音樂流媒體平臺。
法國在線流媒體平臺Deezer甚至比Spotify早上三天(5月19日)發布了同樣的功能,且也只為付費用戶開放。
5月25日,音樂流媒體平臺Tidal也宣布了同樣的功能。該平臺先前被美國說唱歌手Jaz-Z收購,今年三月,推特創始人杰西·多克的支付平臺Square成為其最大股東。目前Tidal在61個國家開展了業務。
自2014年成立以來,Tidal曾長期以高保真音質為最大賣點之一,但是這一點在今年似乎被其他音樂流媒體迎頭趕上:Spotify今年二月宣布,將在今年推出Hi-Fihifi音質,蘋果也宣布將在六月添加杜比全景聲及無損音樂支持。而在Apple Watch端的Tidal并不支持高音質,表示會像Spotify一樣,音頻大小限制在96Kbps以下。
Spotify則在可穿戴設備上仍堅持著自己的最大賣點之一:喜好推薦。在可穿戴設備上,Spotify也同樣可以識別用戶的喜好并為用戶做出推薦。就如同Spotify在其硬件設備CarThing的測試版一樣,Spotify的算法會通過識別用戶在可穿戴設備收聽的音樂和播客,推斷用戶使用場景和喜好,為用戶推薦適合的類型。
但是這樣的功能引起了大眾對隱私的擔憂。尤其是在Spotify前幾個月相繼申請隱私監聽專利后,掀起了極大的反對聲。(回顧:見:Spotify申請“監聽”專利引爭議)
同樣的擔憂也令谷歌的可穿戴設備布局之路異常坎坷。2020年,谷歌在收購可穿戴設備Fitbit時,歐盟委員會也要求谷歌承諾,在接下來的10年內,不會將Fitbit的用戶數據用于谷歌數字廣告定制化服務業務上,這個承諾可能還將延長10年繼續執行。
谷歌手表在很多方面都大幅度落后于Apple Watch,這里指的不僅是云泥之別的市場份額(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兩者2021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相差約八倍),還有可穿戴設備系統。去年10月,谷歌子公司YouTube在Apple Watch上推出了YouTube Music的應用,但是谷歌自己的可穿戴設備系統Wear Os卻沒有對應的應用軟件。
“我們相信可穿戴設備在將來會越來越重要,我們認為我們在可穿戴設備上的投資對于Spotify是至關重要的?!盨potify車載及可穿戴設備產品負責人Jessika Malmcrona在上周Google I / O 2021演講中表示。
據IDC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可穿戴設備共出貨1.046億部,比去年同期的7780萬部增長了34.4%,這也是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首次突破1億臺。
盡管蘋果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繼續提高,但該公司的整體市場份額卻被較小的競爭對手蠶食,市場仍有變數。
由于可穿戴設備仍有極大發展空間,許多人對此都有不同想象。
前幾年有Not Impossible Labs推出為聽力障礙人士推出音樂可穿戴背包,Drumpants推出可隨時打鼓的可穿戴設備,2015年前后人們對可穿戴設備和音樂有不少嘗試,但也漸漸淡出大眾視野。
不過,但這些嘗試還在繼續。日前,索尼還發起了一項眾籌新產品,名為Motion Sonic。這是一款面向DJ等音樂表演者的可穿戴設備,能根據使用者的動作來快速切換效果器的效果。
未來隨著音樂與科技的聯系愈加緊密,可穿戴設備與音樂或將有更加智能化的結合,音樂財經還將持續關注音樂和可穿戴設備的動態。
穿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