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行情啟動契機
摘要: 滬指8月2日的下跳缺口已經過去了9個交易日,盡管上周指數回到年內低位時再度“逆轉”,但至今缺口卻未能回補。從日K線上看,又呈現(xiàn)出見底之后“紅多綠少”的筑底形態(tài),但向上的信心,依舊顯得“底”氣不足。成交
滬指8月2日的下跳缺口已經過去了9個交易日,盡管上周指數回到年內低位時再度“逆轉”,但至今缺口卻未能回補。從日K線上看,又呈現(xiàn)出見底之后“紅多綠少”的筑底形態(tài),但向上的信心,依舊顯得“底”氣不足。
成交量仍是個大問題,盡管“活水”有了不斷增多的趨勢,只是“水”有多大,很難預料,而解禁的“抽水”,卻壓力不小。以筆者的觀察,將指數從岌岌可危中提振出來的養(yǎng)老目標基金、深滬股通資金的持續(xù)流入,以及近期MSCI指數提升納入因子(從2.5%提高到5%)引來指數基金“增持”預期,都是實實在在的,此外還有A股申請加入富時羅素國際指數、倫股通加快步伐等等,可作為今后帶來增量資金的“后備軍”,不過,對于市場強勢行情所需要的推動資金來說,這類增量的資金可謂“杯水車薪”,特別是這幾年快速IPO留下來的解禁股份,還需要用較大的資金來進行消化。
以A股過往經驗,若沒有“賺錢效應”,很難吸引源源不斷的場外資金,而沒有增量資金持續(xù)入場,行情要上行就只能是“無米之炊”。這也是我們近期對交易量遲遲無法放大耿耿于懷的原因,也是我們對市場反彈的力度和高度不敢有太高期望的原因。畢竟,目前A股價值投資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暫時還無法用成熟市場的規(guī)律來進行判斷。
在A股納入MSCI之前,市場對于這一事件帶來的增量資金言之鑿鑿,行情也因此而預熱了一段時間,筆者當時就不以為然,覺得這個事件的長遠意義要大于其短期的意義,如果能因此逼出一些制度的補漏和改善(停牌制度的改進已很明顯),就是其中重要的意義所在。如今以事后諸葛去判斷,當時市場對資金的渴望確實有點過于一廂情愿了。這也許印證了一個道理:大家所熱切期盼的,正是市場所缺乏的;或者換句話說,稀缺的,才是珍貴的。市場缺“水”,大家就會挖空心思去尋找“水源”,直至到了捕風捉影的程度。
因此,就算股市已經探明了底部,發(fā)動行情的契機也需要耐心等待。當然,契機確實也不好把握,觀察成交量就成為此中的關鍵。投資者在實操中,只能用倉位來進行風險控制。王方
意義,盡管,成交量,契機,滬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