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輪子上的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
摘要: “未來特斯拉的長期價值,大部分體現在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今年5月2023年股東會上放言,“人類和機器人的數量比例為2:1,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將達到100億至200億臺,遠超過電動汽車。
“未來特斯拉的長期價值,大部分體現在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今年5月2023年股東會上放言,“人類和機器人的數量比例為2:1,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將達到100億至200億臺,遠超過電動汽車。”在馬斯克的設想中,這種人形機器人首先會部署在特斯拉工廠,完成移動零部件等枯燥、危險系數高的工作。
一石激起千層浪。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車企加速“駛入”人形機器人賽道,比亞迪投資人形機器人創業公司——智元機器人,小鵬發布自研人形機器人PX5,小米推出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瞄準家庭服務場景。
面對人形機器人這個萬億級藍海市場,車企既有軟件技術、硬件和制造能力的優勢,加速其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制造進程;也需面臨核心零部件研發、成本控制以及探索商業場景落地的三重挑戰。
車企造“人”忙
“2023年算得上是中國人形機器人元年,人形機器人作為機器人的‘高階’”產品形態,其市場前景或將超過過往所有機器人品類。”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入局玩家已超過30家,當前各家的產品進度稱得上超預期。
率先全速駛入這條賽道的是汽車制造商。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車企開始緊鑼密鼓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今年8月,比亞迪投資了一家人形機器人公司——智元機器人所屬的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并成為該公司的第7大股東。盡管認繳金額僅有191.497萬,但這是比亞迪公開投資的第一家機器人公司。
智元機器人由“華為天才少年”彭志輝建立,公司成立半年便推出了首款人形機器人遠征A1——身高175cm、體重53kg、全身49個自由度、最高步速為7km/h,整機承重80kg,單臂最大負載5kg。
機器人,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