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赴港二次上市打的什么算盤?
摘要: (原標題:順豐赴港二次上市打的什么算盤?)送快遞送出4家上市公司,沒有快遞公司比順豐更懂資本運作。而就在11月27日,順豐控股又在港股二次上市,成為首家“A+H”上市快遞公司。
(原標題:順豐赴港二次上市打的什么算盤?)
送快遞送出4家上市公司,沒有快遞公司比順豐更懂資本運作。而就在11月27日,順豐控股又在港股二次上市,成為首家“A+H”上市快遞公司。不僅如此,今年9月,順豐旗下快遞柜業務豐巢,也正式向港股發起沖擊,如若豐巢也能成功上市,順豐系僅在港股就將擁有5家上市公司。
不過在13年前,順豐創始人王衛其實對上市非常抵觸。他曾表示,“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然而,13年過去,王衛卻反復5次打了自己的臉。
為何執著于資本運作,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錢”。順豐的最大優勢就是快,而這個“快”是由大量的航空運輸飛機做支撐的。財報顯示,2023年,順豐光在飛機上的投入就超17.88億,包括飛機、飛機發動機、周轉件及高價維修工具總資產就有154.97億,占順豐固定資產539.5億的28.72%、總資產2249.4億的8%左右,一年的折舊費用就是13.6億。而這次H股上市,順豐也表示要拿一部分錢去購置飛機。
不過,順豐“快”的優勢在其他快遞公司的圍剿下,正變得越來越微弱。2017年到2024年上半年,順豐時效快遞的營收占比分別為65.66%、58.67%、50.38%、43.09%、46.41%、39.51%、44.68%和44.03%,呈明顯下滑趨勢。
在業務量方面,順豐也面臨著同行競爭加劇的焦慮。快遞行業跟電商相輔相成,但是幾大電商平臺均已構建了自己的快遞體系:淘寶有菜鳥、京東有京東快遞,拼多多有極兔。即使跟四通一達比,順豐的業務量也是墊底。今年10月,順豐的業務量為12.07億票,同比增長26.92%;單票收入達到14.64元/票,同比下滑9.96%。同期,圓通業務完成量24.73億票,同比增長31.18%;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31元,同比下降3.23%。韻達業務量22.50億票,同比增長31.81%;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02元,同比下降11.40%。申通完成業務量21.86億票,同比增長30.35%;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03元,同比下降3.79%。對比之下,順豐的業務量和增速均為四家上市快遞企業中最低,且單票收入下滑幅度僅次于韻達。
行業內卷加劇之下,“出海”也就成了順豐的不二選擇。2021年、2022年,順豐國際業務分別貢獻了129億元、484.7億元的營收,在總營收的占比也一路飆升至18.12%。
然而,京東、菜鳥、極兔、中通、圓通、EMS等快遞公司,也看中了海外市場。目前,菜鳥在全球運營超80萬平方米海外倉,在18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專業服務;同時,菜鳥在去年提出“全球五日達”概念后,目前已在全球14個國家實現了服務覆蓋。而京東在2020年海外倉建設加速后,到去年末跨境網絡總倉儲面積已突破90萬平米,海外倉、保稅倉和直郵倉體量接近90個。
強敵林立下,進入到2023年,順豐的海外業務開始直線下滑,這一年海外業務貢獻257.6億元的營收,同比減少227億元。進入到2024年,海外業務有所回溫,但半年報中在總營收的占比也僅為10.34%。
而這次沖刺港股,順豐的目的也很明確,“上市是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
不過無論市場怎么變化,只要順豐成功港股上市,對于股東來說就是財富盛宴。據統計,自順豐A股借殼上市以來,大股東高管們已經套現超152.98億。僅僅十大股東之一兼公司監事劉冀魯一人,已經套現超33.94億。據悉,劉冀魯是鼎泰新材的創始人,也就是順豐A股借的“殼”。(內容來源|知譚商業)
順豐,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