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逮捕vivo員工?公司最新回應!多家知名企業曾吃苦頭,啥情況?
摘要: (原標題:印度逮捕vivo員工?公司最新回應!多家知名企業曾吃苦頭,啥情況?)據路透社等多家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0月10日,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vivo有員工被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拘捕。
(原標題:印度逮捕vivo員工?公司最新回應!多家知名企業曾吃苦頭,啥情況?)
據路透社等多家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0月10日,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vivo有員工被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拘捕。對此,vivo方面回應媒體稱:“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我們正密切關注近期的調查事宜,并將采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進行應對。”
實際上,除了vivo之外,華為、小米、OPPO都曾在印度遭受印度稅務部門的調查。除了中國企業之外,三星、谷歌、亞馬遜也都在印度市場被罰款或追繳稅款。印度正在成為“外企收割機”。
多家手機廠商印度受挫,罰款外加“換高管”
在印度市場,vivo已經不是第一次“渡劫”。
2022年7月,印度執法局(ED)發聲明表示,已經突擊檢查了vivo及其關聯公司48處經營地點,發現vivo將大約一半的本地營業額匯往境外,vivo此舉涉嫌違反印度《防止洗錢法案》(PMLA),凍結vivo及其關聯公司在印度119個銀行賬戶的4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08億元)資產。同年8月,印度稅收情報總局(DRI)發布通告,指控vivo逃稅221.7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9.47億元)。
除了vivo,小米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也多次遭遇逃稅指控和財產凍結。2022年4月,印度執法局對小米進行指控,稱從2015年開始,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小米印度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這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小米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555.1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8.74億元)的資金。小米印度公司表示,該公司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對當局的決定將提出上訴。
2023年6月,印度執法局發布文件稱,小米涉嫌違反該國《外匯管理法》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該局已經向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等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
2023年8月,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中回應稱,資金僅僅是被印度政府凍結,并非沒收,仍然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盧偉冰表示,小米在印度的經營始終合法合規,正在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盡管過程非常漫長,但小米相信印度司法的公正性和獨立性。
除了“罰錢”之外,印度還對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高管國籍提出了要求。據《環球時報》援引外媒報道,印度政府對在印度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提出了多項新要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要由印度籍人士擔任。
“幾乎全部在印的外商外企,都會遭受印度各方面的打壓,這也是印度市場的特色之一。”獨立國際策略分析師陳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2023年1月,印度稅收情報局指控三星對遠程無線電頭錯誤分類,試圖規避172.8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5.17億元)進口關稅。
2022年10月,印度競爭監督機構對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司處以93.6億盧比(約合人民幣8.22億元)的罰款,認為其涉嫌濫用其安卓操作系統的主導地位,推動其主要的在線搜索業務。就在同一周,“字母表”還因為涉嫌濫用其在安卓操作系統的主導地位被印度競爭委員會罰款133.8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1.75億元)。
vivo銷量穩居第二,手機企業難舍印度市場
盡管受到了重重阻力,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品牌還是拿下了印度手機市場前五名中的四席位置。
據Canalys數據,今年二季度印度手機市場出貨量3610萬部,在全球手機出貨量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保持了相對穩定。其中,銷量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三星、vivo、小米、realme、OPPO,有四個中國手機品牌。vivo二季度在印度手機市場的出貨量達640萬部,實現了逆勢同比增長7%的成績,市場份額高達18%。整體來看,四家中國手機品牌二季度在印度拿下了55%的市場份額,占據“半壁江山”。
為什么手機廠商在印度履受打壓,卻無法割舍印度市場?陳佳表示:“從全球經濟體增長潛力、市場基礎容量、潛在增量綜合考量,從十年前開始,印度市場就一直是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必爭之地。”
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在“印度制造”計劃的推動下,2014年至2022年,“印度制造”手機出貨量累計破20億部,年復合增長率為23%,出貨量累計破20億部。2022年,印度整體手機市場出貨量的98%以上由“印度制造”,而在2014年,印度本地制造的手機僅占市場的19%。
從手機制造的強勢增長,也能看出印度手機市場的高速發展。陳佳表示:“印度人口結構將在多年內保持青壯年為主的架構,并且印度國民總收入增速與人均收入增速皆保持在高位。能在市場基數、增長潛力、人口數量質量平衡,以及對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保持旺盛熱情等各方面成長性都兼備的,環顧全球,只此一家。這是國內幾大手機廠商明知印度是世界銀行評出的‘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卻依然堅持長期布局印度,歷經磨難亦不愿放棄的核心原因。”
“反過來講,如果中資產業鏈在深耕多年后就輕易放棄印度市場,不僅沉沒成本也會非常高昂,更是會產生強烈的全球產業鏈連帶效應。國內消費電子市場目前呈高度內卷態勢,618消費電子市場出現價格血戰,手機廠商能否確保國內市場份額尚不確定,此刻若貿然撤離印度,因為印度市場份額和供應鏈的體量已經逐漸成型,短期內抽離印度想要找到替代極為不易。”陳佳說。
可以看到,印度在勞動力、市場前景、前期招商引資力度方面的綜合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印度打壓外企的影響,使得印度市場成為許多中國手機品牌“又愛又恨”的市場:既難以割舍,又需要小心應對。
“隨著中國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深入落地,產業鏈技術獨立自主能力進一步增強,未來中資企業出海能力會有系統性提升。包括產業鏈出海、法務內控體系的本地化、人力資源優化、文化融合、監管應對等綜合管理能力都會對印度市場做針對性強化。”陳佳說。
校對:廖勝超
vivo,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