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結構性牛市可以期待 繼續看好大消費
摘要: 2019年上半年接近尾聲,A股市場經歷了年初的大漲后,在二季度又驟然降溫,其中有何邏輯?展望下半年,市場又將如何演繹?近期,澎湃新聞記者集中采訪了一批券商首席分析師、經濟學家,試圖給出一些思路。本期刊
2019年上半年接近尾聲,A股市場經歷了年初的大漲后,在二季度又驟然降溫,其中有何邏輯?展望下半年,市場又將如何演繹?
近期,澎湃新聞記者集中采訪了一批券商首席分析師、經濟學家,試圖給出一些思路。本期刊登的是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的專訪。
李迅雷認為,今年GDP的增速應該會在6.2%到6.3%左右,能夠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政策上對逆周期的調控還會繼續。三駕馬車中,投資還是會穩住的,出口相對偏弱,消費會平緩一些。
展望權益市場,李迅雷認為,結構性機會是存在的,或者說結構性牛市還是可以期待的。上市公司強者恒強的趨勢日漸明顯,投資策略上也應該“抓大放小”。
至于即將正式啟動交易的科創板,李迅雷表示,這對資本市場意義重大,不僅是給科技企業、民營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更是給資本市場注入了活力,同時也是對過去28年資本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的解決和糾偏。他估計,今年有望看到100家科創板企業掛牌上市。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對話李迅雷的內容精選:
澎湃新聞:下半年宏觀經濟會呈現怎樣的走勢?
李迅雷:總體感覺,宏觀經濟還是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下半年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說外部的擾動變化情況還不確定,而且本身我們的經濟在轉型過程中也有緩慢下行的趨勢,也導致了整體會有下行壓力。但是,經濟總體還是平緩的,即便是有下行壓力,下行的斜率是非常平緩的。我覺得,可能今年大體趨勢是穩中向下,GDP的增速全年應該會在6.2%到6.3%左右,能夠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從經濟來講,政策效應會好一些,政策上會加強流動性的調控,繼續降準,或者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下半年對基建投資拉動等,這些政策上對逆周期的調控還會繼續。
投資應該會比較穩。投資里面存在變數,房地產投資往下走,基建投資往上走,制造業投資相對穩定。這樣綜合起來,投資還是會穩住的。出口相對偏弱,增速可能會往下走。消費會平緩一些。
消費相對來講這是一個慢變量,消費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取決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要有一個提升,這樣對消費的拉動效力才會明顯。去年來看,高收入組的收入增長速度比較快,最低收入組的收入增長也比較快,中間三個組的收入增長緩慢,這也是影響今年消費增速的主要原因。
澎湃新聞:之前幾次采訪中,你都表示看好消費的發展,以及權益市場對應的大消費板塊。
李迅雷:看好消費包括消費板塊,跟消費增速下行,是有差別的。第一個差別,因為投資和出口對GDP的貢獻都是在下降的,去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76%,大幅上升,說明經濟增長的亮點還是在于消費。消費之所以能夠成為亮點,是因為其他兩駕馬車增速下降比較明顯,這樣一來消費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消費的貢獻度也提高了。這是我講的第一個相對看好消費的理由。
第二個相對看好消費的理由是,對消費結構里面的高端消費比較看好。一方面,消費升級還在繼續,另一方面,中國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去年達到8.8%,是中等收入階層的兩倍以上,顯然對高端消費是有利的,比如高端白酒、高級香煙、豪華汽車、全球奢侈品,這些的增長都比較快。
第三,我看好大消費的概念。比如健康、養老,隨著人口老齡化,中國消費者更愿意提高消費率,就是更愿意消費了。從2011年以后,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已經開始出現下降,非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是在增加的,這對于拉動消費也是有利的。而且我說的是大消費概念,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養老和一些服務消費都屬于大消費,還是可以看好的。雖然增速下降,但消費還在增加,只是速度放緩,整體還是增加的,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消費升級。
澎湃新聞:不少消費龍頭股的估值已經不低了,對投資者來說,現在還是配置消費概念的好機會嗎?
李迅雷:我覺得要從估值的角度來分析,估值的高和低是要看成長性如何、現金流怎么樣。比如說,PEG低于1的話,我覺得還可以,不算太高,比如市盈率15倍,但盈利增長率是30%,那么PEG就只有0.5。我覺得PEG只要小于1的那些股票還是有估值優勢的。當然,盈利增長是看未來,不能看明年、后年,是看更加長期的,所以除了高端酒類,還有家電、汽車等領域,這也涉及到產業消費升級的,比如像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等,這些銷量的增長還是比較快的。
澎湃新聞:上半年股市一季度很火熱,二季度又開始遇冷,展望下半年,權益市場會怎么走?
李迅雷:其實2016年以后,中國的市場都是存在結構調整當中,整個經濟大背景是收入在放緩,中國經濟的存量特征越來越明顯。對股市來講就是,結構性機會是存在的,或者說結構性牛市還是可以期待的。
目前A股市場也是出現了分化,因為存量經濟對應的就是分化,前面已經講到居民收入是分化的,那么我相對來講就看好高端,對應的上市公司還是比較多的。因為相對來說上市公司還是會優秀一些,這對大部分上市公司還是有利的,對消費類的上市公司也是有利的。另外,中國經濟在轉型,產業在升級,對于有科技含量的上市公司也是有機會,因為這些上市公司畢竟代表了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比如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精密儀器儀表等,這些行業應該說會有結構性的機會。
其實,我從今年年初就寫了報告,認為今年可能是結構性的牛市,而不是普漲的牛市,我們發現,上市公司出現了強者恒強的格局,越是市值大的公司,經營業績就越好,市值越小的公司,面臨的困難就越多,這就是分化的典型代表。中國經濟步入到分化時代以后,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會下降,可能中小企業也面臨生存的壓力,大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是得益的。我在年初就提出投資應該“抓大放小”,因為結構的這個變化,人口在分化,居民收入在分化,產業在分化,企業本身也在分化,四大分化下面,機會就是結構性的機會。
澎湃新聞:經濟格局難改,這種“抓大放小”的策略是不是也將長期延續?
李迅雷:對。我從2017年就開始寫報告,看好價值投資,這是一個大趨勢。A股市場不太會出現大家期待的“風格切換”,因為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大企業的優勢會慢慢發揮出來,整體來講我們面臨產能壓力、環保壓力等,這個過程是有利于優勝劣汰的。如果說產能過剩,缺乏市場定價權、銷量不足的這類公司會率先退出行業,剩下的都是大公司,有好的現金流,有好的銷售渠道,能夠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這類公司的上升空間可能會更大。
澎湃新聞:科創板正式交易在即,你覺得初期是否會出現爆炒的情況?
李迅雷:科創板的盤子很小,大家預期又很高,不排除股價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因為市場一開始上市公司家數不多,資金多,股票少,恐怕在這方面要有風險意識。
當然,科創板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能夠推動我國產業升級,讓科技企業多一個融資渠道,更重要的還是在試點注冊制,注冊制代表了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向,科創板的意義還是非常大的,不僅是給科技企業、民營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更是給資本市場注入了活力,同時也是對過去28年資本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的解決和糾偏。
澎湃新聞:目前的制度設計能否有效解決目前資本市場面臨的問題?
李迅雷:重在執行。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家對于資本市場發展的問題了解越來越透徹,這樣是有利于市場改革來推進的,但改革要落到行動上,就要對新股發行、退市等進行嚴格規范。要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嚴格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入口就是IPO,發行,出口就是退市,這方面還是需要做的。
澎湃新聞:如果7月份正式啟動交易,下半年預計會有多少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李迅雷:我估計年內爭取100家。
消費,還是,迅雷,投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