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籌股回歸 一文看懂紅籌股
摘要: 紅籌股回歸 ,紅籌股票是指在中國境外注冊,并以中國內地的概念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同中國大陸”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國資本在中國大陸的控股及其主營業務。
紅籌股回歸 ,紅籌股票是指在中國境外注冊,并以中國內地的概念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同中國大陸”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國資本在中國大陸的控股及其主營業務。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下中小板b
早期的紅籌股份主要是在一些中資公司收購“中信泰富“.”等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后形成的,近年來,紅籌股份主要是在內地一些省市重組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并在香港,
關于紅籌股份的定義有兩種觀點:
一種是應該根據業務范圍進行區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在中國內地,而其大部分利潤來自這項業務,那么在中國境外注冊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紅籌股票。國際信息公司彭博信息研究所編制的紅籌股票指數就是根據這一標準選取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按照權益額劃分。如果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東權益直接來自中國內地,或者有內地背景,即由中國資本控制,那么在中國境外注冊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屬于紅籌股票。1997年4月,當恒生指數服務公司開始編制恒生紅籌股票指數時,紅籌股票就按照這個標準進行了標定。由于恒生,的實用性,后一種方法被廣泛使用。
不同地區的紅籌股票概念
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香港資本市場一直存在英資公司和華資公司的分割。之后,隨著回歸前后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內地資金逐漸進入香港,形成第三類機構,——家中資企業。
20世紀80年代末,越秀集團和粵海集團分別間接或直接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獲得上市地位。20世紀90年代初,中信收購泰富,之后的一系列成功運作掀起了中資企業在港收購的浪潮。據不完全統計,從1992年7月到1993年底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它被中國資本收購或參股成為大股東
持有超過10%的股份,截至一九九三年年底,香港,共有28間上市公司,占香港477間上市公司的5.9%。紅籌股份的概念初步形成。1996年至1997年,深業控股、越秀通信、中國電信相繼上市,紅籌股份開始被市場加熱注資重組概念,紅籌股份板塊正式成立。
紅籌在香港股市的股票,2000年后,紅籌股票再次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當年,有12只股票在紅籌,上市,融資3539億港元,占香港主板和創業板市場融資總額的77%。截至2004年,紅籌, 香港共有84家企業(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所)。
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上市始于1993年在中遠的投資。2002年以前,新加坡上市公司多為國有企業,也有一些直接上市渠道,如【中新藥業(600329)、股吧】,但也有一些采用紅籌模式。比如元投資,這是第一家在上市的公司,也是目前在上市的市值最大的中資公司,也就是買殼上市。此后,聯合食品和大眾食品也采用了紅籌模式。現階段,新上市有16家中國企業
2003年后,中國企業赴新上市形成熱潮。上市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紅籌模式被廣泛采用。2003年和2004年,新上市每年有12家中國企業。加上中國大陸的7家關聯公司,形成了47家中國概念板塊,被稱為“養龍股”。
中國公司自1992年開始在美國上市,這一階段包括直接上市和間接上市兩種類型的企業并存:一種是H股,某國企在香港,上市是在美國存托憑證(ADR)在證券, 紐約, 美國交易所上市,如青島啤酒、上海石化、馬鞍山鋼鐵等8家公司,另一種是在紅籌等上市的外國或中國公司
當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主要是制造業,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吸引了國際投資者。上市后一個月內,【金杯汽車(600609)、股吧】在華晨的股價從16 美元上漲到33 美元。這是第一波中國熱。
這種熱潮在1994年開始消退,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金融危機引發的新興市場信心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原因,上市后公司公布的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的結果與管理層推薦上市時的預測有很大不同。
1997年上半年,中國股票第二次在迎來上市。主要是一批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在美國ADR上市或在場外市場上市。包括華能電力國際、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大唐發電等H股,以及北京控股、上海實業等。
1999年和2004年,美,連續出現兩波上市高潮,主力是網絡股。前一波以ChinaNet和三大門戶為代表;后一波的代表有湯姆在線、口袋智能、盛大娛樂等。這兩次高潮的主力是紅籌股票。
此外,倫敦,多倫多和東京都也有少量紅籌股票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除香港,外的海外市場并沒有特別強調紅籌,的概念,而是將其定義為“概念”。無論H股, S股,買殼,造殼,無論來源,只要符合各個交易所的上市標準,都可以上市。紅籌股票和非股票的界限已經模糊。
早期的紅籌股份主要是一些中資公司收購“中信泰富“.”等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后形成的,近年來紅籌股份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內地一些省市重組了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在香港,上市如“上海Industrial”和“北京Holding”。
除了b股和H股, 紅籌股已經成為內地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外,紅籌股市的興起和發展對香港股市也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從1993年到1997年6月底,紅籌股份有限公司籌集的資金資金資金為115.5億美元。1997年1月至6月,香港股市在籌集資金,的總市值約為1433億港元,其中其中和紅籌股市占23.8%。后來對紅籌股有人給出了更嚴格的定義:在香港注冊的母公司受香港法律約束的且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一般把這種企業叫做紅籌股。
H股是指在中國內地注冊并在香港上市的外國股票“H”在英文, 香港取香港的首字母可見,紅籌股份和H股在香港上市,根本區別在于紅籌股份是在海外注冊管理的,屬于香港公司或海外公司;H股在mainland China注冊管理,屬于中國大陸公司。
與投資決策密切相關的紅籌股票和H股,股票的主要區別如下:
所有紅籌股票都可以上市流通,部分國有H股股票不能上市流通;未來發行新股時,紅籌股票可能有更大的靈活性和空間,而H股股票可能有更高的風險和更長的時間。
管理層持有的股權紅籌股份可能與海外公司相同,管理層可以享有股權;的全部權益,但H股不同。管理層并不真正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即使它擁有模擬的股權
紅籌股票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和其他債券,不需要遵守內地的法定程序和條件,但H股需要內地的法定程序和條件,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不過,業內人士也認為,紅籌股票的回歸存在許多技術和法律障礙。首先,所謂紅籌股票,是指那些在海外注冊,以中國大陸概念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如上海實業、北京控股等。目前,紅籌股份在中國, 香港, 美國, 新加坡英國上市由于歷史原因,之前很多大型優質國企都是以紅籌股份的形式上市,而且大部分是在香港上市
“從紅籌股票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理解紅籌股票實際上是外國公司。外國公司要想在a股上市,當然要經過股東的同意。此外,他們必須解決其上市地點的法律障礙。這些問題處理起來相當復雜,這也是紅籌股票遲遲未能回歸的原因。”這種情況并沒有真正向市場表明紅籌股票的回歸不需要CDR,直到證監會, 尚福林,董事長在講話中指出“紅籌股票的回歸將通過直接股票發行進行”。這為紅籌股的回歸解除了法律障礙,隨著時間推移國內又初步設定了紅籌股回歸的門檻和標準。規定僅限于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因為在美國和新加坡上市的大多是高科技和互聯網,而香港有h股回歸的先例。有四個條件是,1股票在香港上市交易一年以上:市值股票不低于200億:最近三個會計年度近利潤達到20億港元,運營的資產一半以上在國內。根據這一規定,在香港,上市的93只紅籌股票中,符合《試點辦法》要求的只有21只,而且都是大型國企。
在紅籌回歸的發行模式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回歸路徑:CDR模式(發行存托憑證)、聯通模式和直接發行a股模式。聯通模式使用分拆后的子公司在中國上市。這種二元結構容易造成公司治理出現問題,同時也不符合目前整體上市的思路。CDR模式適用于真實的外資公司,采用CDR模式會涉及外匯管制;同時涉及的環節很多,不是直接發行a股那么簡單;托管和存管業務將使主要市場利益流入資金的外資金融機構《境內投資境外股份有限公司發行A股上市試點辦法》目前正在制定中。該辦法將詳細規定紅籌回歸a股的發行條件。例如,在盈利能力方面,紅籌公司可能需要達到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目標,但對于成立不到三年的紅籌公司,上述指標可以豁免。至于發行方式,監管部門傾向于直接發行a股,鼓勵采用股票發行。監管部門在發行a股時,也支持股票發行方式,即總股本不變,大股東將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在a股市場上出售給流通股股東。鼓勵股票發行最大的好處是緩解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壓力,但由于兩地上市,上市公司管理的法律法規必然會有所不同,這將導致紅籌上市的一些細節出現問題。比如在公司治理方面,大陸和香港在監事會、獨立董事、公司章程、股東大會通知和表決方式、高管兼職等方面存在差異;大陸股票和紅籌股票的面值不統一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相關負責人還建議,紅籌公司應增加在資金的投資,鼓勵在中國投資,但對海外投資沒有限制,對海外公司在資金增加投資收購中國公司也沒有限制;程序上按照國內a股IPO的程序進行,需要上市輔導
紅籌股,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