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資本市場回眸:夯基壘臺筑實根本
摘要: 回眸2023,資本市場改革砥礪前行,制度加快完善,開放穩步擴大,補齊短板、筑牢根基、著眼長遠的事情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守望2024,資本市場仍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謀劃推出新改革、新制度、新行動,
回眸2023,資本市場改革砥礪前行,制度加快完善,開放穩步擴大,補齊短板、筑牢根基、著眼長遠的事情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守望2024,資本市場仍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謀劃推出新改革、新制度、新行動,不斷積蓄從量變到質變的力量,一步步朝著“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邁進。
市場化改革砥礪前行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北交所改革、獨立董事制度改革、深化債券注冊制改革、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改革,貫穿2023年資本市場工作。
2023年,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作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這場貫穿資本市場全流程的改革通過精簡公開發行條件,設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不僅拓展了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還牽引帶動資本市場在制度創新、法治建設、生態重塑等多方面實現新提升。
截至12月21日,超過300家企業在2023年登陸A股市場,實現IPO融資額約3513億元,科創板、創業板企業拿下其中七成以上募資份額,一批處于“卡脖子”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獲得資本加持。
隨著注冊制改革走深走實,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制度包容性、適配性更好了,市場結構更優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也隨之增強了。“全面注冊制下,上市發行全過程公開、透明、高效。”中重科技(603135)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順利完成注冊制下的發行,IPO募投項目順利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得到鞏固。
今年強制退市公司已達44家,超過去年全年水平,見證資本市場常態化退市機制漸趨形成,表明資本市場“能上能下”“有進有退”改革目標正照進現實。
退市力度加大,是全面注冊制改革重塑市場生態的寫照。而重大違法類退市情形增多成為2023年的一大新特征。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等專家提到,此前因欺詐發行、財務造假而被以重大違法退市程序強制退市的公司總計只有5家,而2023年以來已有10家公司因觸及重大違法退市標準被強制退市或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這充分說明資本市場退市力度和出清速度在加快。
前11個月,A股分紅總額累計2.1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是同期股權再融資總額(5885億元)的近4倍。數百家上市公司宣布或實施股份回購,響應“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推動形成一輪又一輪增持回購潮。
一位投資者向記者回憶道:“下半年,大盤回調的時候,一些持倉個股的股價波動很大,多家公司及時推出股份回購、增持計劃,給市場吃下‘定心丸’。”最近,回購和分紅雙雙迎來新規,有望進一步激發市場內在的穩定機制和動力。
全面注冊制奠定了資本市場發展的制度基礎。在IPO、再融資、分紅、回購、減持、并購重組、退市等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上,一項項改革措施的“點”不斷匯聚成市場生態持續改善的“面”。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注冊制制度規則的建立只是改革的第一步,這場牽動全局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必須持續不斷地走深走實。
所謂“走深”,就是要根據改革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梳理評估并不斷優化、細化具體規則、標準和指引,努力使各項制度規則更加精準合理、細致明確、成熟完備。所謂“走實”,就是要盡快形成有效的市場制衡約束機制,督促發行人、中介機構、機構投資者等各方切實歸位盡責,進一步加大“零容忍”監管執法力度,實實在在提高投資者滿意度、獲得感,有效提振市場信心,確保改革行穩致遠。
法治化保障越筑越牢
2023年,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持續加力,法治供給繼續加強,監管轉型穩步推進,依法治市效能得到提升。
在上海,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國首創大宗股票司法協助執行機制、批量不動產司法處置機制,有效提升金融審執質效與群眾滿意度;在北京,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由投保機構支持起訴的內幕交易民事案件,更好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成渝地區,西部金融中央法務區12月18日揭牌,將建設立足重慶、保障成渝、服務西部、影響全國、面向東盟,輻射“一帶一路”的現代化、國際化、跨域型法治平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資本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和權威性來自法律執行。2023年,從嚴監管形成常態化機制。通過從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全面加強監管執法,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長期以來證券違法成本過低的情況。
——事前嚴把發行審核“入口關”,嚴懲發行上市“帶病闖關”。2023年,紫晶存儲、澤達易盛等一批欺詐發行、上市后持續造假的典型違法案件得到嚴懲,對心存僥幸、帶病申報的企業形成強大震懾。
——事中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對“忽悠式回購”的責令繼續實施回購,對違規減持的責令購回。2023年,我樂家居股東違規減持被罰沒近5000萬元,東方時尚控股股東違規減持被予以監管警示,均彰顯監管部門遏制違規減持的決心。
——事后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2023年,上百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司或相關方被立案調查的公告,被立案、處罰數量明顯增多。
“在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的嚴格監管下,證券違法犯罪行為的代價更高,促使企業充分披露信息,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執法更加嚴厲,也將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資本市場功能,激發資本市場活力。”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加大對資金占用等背信行為以及第三方主體配合造假的追責力度;加大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優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配合,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體系……著眼長遠,還需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堅持嚴格執法,增強監管合力,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持續凈化市場生態。
從加大法治供給到嚴格執法再到增強監管合力,各方愈發認識到,走好市場化法治化的創新之路,方能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健運行,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高水平開放扎實推進
2023年,中國資本市場始終堅持在改革中發展,在開放中進步,不斷以實際行動證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
這一年,新批準渣打證券、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期貨等一批外商獨資的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機構加速入市展業。
這一年,跨境投資渠道不斷拓寬,滬股通、深股通標的數量和市值覆蓋率持續提升。
這一年,海外機構申請QFII/RQFII提速,也表明中國在對外開放領域的改革和努力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說:“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就資本市場開放發聲的頻率越來越高,聲量越來越大。”
2月17日,證監會發布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完善負面清單,科學劃定監管范圍,自3月31日起實施;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于4月24日實施,開放因不滿足結算安排而關閉的滬深港通交易日;11月10日,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就修訂《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征求意見,擬取消QFI-I/RQFII在國家外匯管理局辦理資金登記的行政許可要求、不再區分用于證券交易或衍生品交易的人民幣專用存款賬戶等……“政策包”接連落地,高水平對外開放步伐鏗鏘。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現代金融一定是開放和國際化的,其中最重要的除人民幣可持續交易和國際化外,即為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說。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領域高質量對外開放提出了新要求。未來,更多務實開放舉措將研究推出,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向著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
證監會近期重申,將積極支持境外優質主體依法投資入股境內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鼓勵外資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發揮專業化、特色化優勢積極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共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守正道而開新局,致廣大而盡精微。業界期待,圍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這一主線,進一步增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底色”,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有序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快構筑與開放程度相匹配的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體系。我們相信,在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過程中,推動中國資本市場質變的力量也在不斷積蓄。你見或者不見,它都在那里。
資本市場